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3章 黯然离京(2 / 2)


孙越陵双目射出浓烈的感情,道:“公主,您多保重!”

“还不走!”朱徽妍闭着眼叫道,不再看他。

孙越陵一咬牙,道:“多谢公主!”转身就走,不敢片刻停留。

朱徽妍终于肯原谅他,让他心中也放下了一块大石。虽然他对公主也不乏情义,但终究情势逼人,现实沉重,容不得他半点违逆,只能服从于命运的安排。

待他走出深巷,转入长街,朱徽妍才收回一直眺望的目光,幽幽叹息一声,转身离去。

来到大街之上,孙越陵看到先前起行的骡车已经走的差不多了,解下拴在一旁的马缰,翻身上马。此时,东方胜平亦策马来到他身旁,说道:“大人,所有货物都已经搬运完毕,我们该离开了。”

孙越陵点头道:“好,我们去见首辅。”

说罢,两人打马朝着南面而去。

这一次离京,由于赴任之地是福建,孙越陵于是亲赴叶向高府邸,表明要和他一起赴闽的意图。叶向高欣然同意与他一道离京,所以此番离京的队伍十分庞大,由两个府宅的人马组成。

按照原先的布置,他们这两拨人马将会从崇文门出城,然后在通惠河渡口汇合,共同搭船南下,抵达扬州后再走海路去福州。叶向高的老家福清就在福州边上,离福州不远,所以他们是名副其实的一路同行。

小半个时辰后,他们就追赶上了起行的队伍,一同来到了通惠河渡口。运河岸边早就停泊了三艘中型客货船,这将是他们起行的船只,其中属于叶向高的只有一艘,另外二艘是孙府所雇。

来到岸边,只见叶向高早就在岸旁停车相侯,孙越陵连忙迎了上去,躬身见礼。叶向高对着他笑道:“孙副使好大的家当,连老朽都自愧不如啊!”

孙越陵一阵郝然,道:“让阁老见笑了,这都是以前东堂的一些兄弟,还有恩师留下来的一些物产,晚生只不过是蒙受师恩而已!”叶向高说的没错,他孙府的物资比起叶府也是不遑多让,人数更是多了数倍,所以才需要两艘大船才能全部装下。

叶向高叹息一声,道:“可惜三石不知所踪,不然大家一道离京,也算是一件苦中有乐的快事!”

孙越陵亦道:“阁老说的是,我师傅他老人家宁愿云游四海,也不想留在京师苟活,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很快,雇来的那些挑夫已经将所有的大箱、货柜等什物都搬上了两艘大船,所有人也依照先前的部署各自上船。

孙越陵和叶向高等人不再流连,登上客船。

孙越陵陪着叶向高上船之后,大船起锚,朝着南方顺风而去。叶向高凭栏而立,望着矗立在远方的北京城墙,似乎无比感怀。

孙越陵看着渐渐隐没在视线中的北京城,叹息一声,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叶向高闻言转过脸来对他说道:“何必感叹,路途漫长,孙副使陪老夫下一局棋如何?”

没想到叶向高还有这个嗜好,孙越陵谦逊道:“在下棋艺粗浅,岂敢在阁老面前卖弄?”

叶向高哈哈大笑,道:“无妨无妨,试过了才知道!”

孙越陵无奈,只得陪着叶向高来到舱厅,坐下来和他对弈。

前世中作为一个围棋爱好者,他对棋弈之道也是颇有研究,只是不知道古代的围棋,比起现代来有何差别,会否在叶向高面前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管不了这么多了,他决定奉陪到底。

……

三艘客货船沿着运河一路南下,朝着江南驶去。京杭运河是大明朝廷的漕河,户部从江南征收的粮食便由运河输往北京,南方盛产的瓷器、布匹、茶叶等物也经由此河运送,北方的棉花、松木、皮货等也随着运河南下,使得运河从为横跨明朝版图的重要水路要道,沿途城镇更是繁华无比,十分兴旺。

正因为如此,大明朝廷在各个水路关口都设置了关卡收取商税以充实国库,不夸张的说,运河就是整个大明朝廷的经济命脉,既是漕河,又是商河,只要运河能够保持畅通,朝廷没有诸多盘剥贪纳,商贩们没有偷税漏税的话,南来北往的贸易往来将足够支撑起大明赋税收入的半边天。

由于运河中往来的船只太多,所以孙越陵和叶向高的三艘客货船不能行进的太快,从北运河到南运河便耗费了三日的功夫。

这几日来,孙越陵无事便和叶向高切磋棋艺,他本以为如他这般的后世中人,自然可以和叶向高杀个旗鼓相当,岂料,叶向高的棋艺之高明让他大为吃惊,简直就是国手的水平。每次对弈,他都要输上个好几十子,这恐怕还是叶向高给足了他面子,没有让他败的太惨,否则的话,他恐怕不知道要输成什么样子。

“阁老棋艺高明,晚生自愧不如!”孙越陵只能俯首认输,一点脾气也没有。

叶向高呵呵笑道:“棋弈之道乃是小道,视天下如棋枰,为国奔走效力方是大道。孙副使当心存大道,以天下苍生为念,方不负生平所学。”

叶向高苦心劝谕,对他如此看重,让他心中感到振奋,由东林大败以来的颓气一扫而空,道:“阁老放心,晚生一定秉承阁老之志,不忘东林之初衷,为我大明忠勇效命。”

听他提及东林,叶向高慰叹一声,道:“当年泾阳为东林奔走之初,尽是忠心辅国之良策,奈何事多嬗变,今日之东林,已非昔日之东林,在朝廷争斗中败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孙越陵万不料一离京师,叶向高的想法竟然转变的如此之快,变得如此通达旷然,不再斤斤计较于党争之失,道:“阁老胸襟之开阔,令晚生钦佩!”

叶向高淡淡一笑,摇了摇头道:“你不要以为老朽能够悉数放下,在朝言官,在野言民,老朽也是离开了这争斗不休的朝廷后,才突然醒悟了过来。”叹息一声,续道,“天下间的一切变化的太快了,我等东林人还用老一套的方法来治理国家,跟不上世风,不知道妥协,更不懂得变通,焉能不败?”

孙越陵顿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却见叶向高对着他郑重说道:“越陵,你要记住了,倘若有朝一日你能否重返庙堂的话,一定不能再按照以往的方法来治理朝政,一定要契合时局,顺势而为,再不可独断专行,罔顾天下苍生。”

孙越陵点了点头,道:“阁老教诲,晚生谨记不忘。”

船只继续南下,没几日便驶过山东境内,来到淮安府。淮安属于江苏地界,是运河边上的一座大城,属于运河中的里运河河段,工商业十分发达,淮安码头上一片热闹喧嚣场面,食肆、店铺林立,南来北往的客商更是络绎不绝。(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