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零一章模式为先(四)





  “……,如上以闻。”

  尽管在感受到本章的厚度时,徐恩就已有了思想准备,可真宣到了末了,还是不免有些个心浮气躁不已,忍不住便不满地瞥了赵文振一眼,无他,谁让赵文振每回上的都是洋洋洒洒的长篇奏本来着。

  “……”

  赵文振的六感何其之敏锐,哪怕徐恩的幽怨目光也就只是一扫而过罢了,可赵文振却是第一时间便察觉到了,也读懂了,问题是他也是无奈啊。上奏本不把事理给说清楚了,回头麻烦的就是自己了不是?

  “诸位爱卿且就此策议议好了。”

  待得徐恩将折子宣完之后,太宗并未给众宰辅们留出思忖的余裕,扬手间便已提议了一句道。

  “赵大人。按你所言,于推广之始,矿山之开采乃至煤炭、煤炉等物之售卖都将由朝廷一力为之,那为何又不持之以恒呢?”

  虽说私下里与赵文振关系不错,可在这等内朝议事之时,魏征却是断然不会有甚含糊的,这不,太宗话音方才刚落。魏征便已问出了个极为尖锐的问题来。

  “魏大人明鉴,下官之所以提议煤炭之推广由朝廷来牵头,概因此等新鲜事物若是无朝廷威信作保,实难有快速打开局面之可能,至于为何不由朝廷掌控始终么,答案就一个——官不与民争利,我朝廷于推广之初总揽全局,仅仅只是为达成下官所言的矿山招标摸底之目的罢了,一旦有了定论,商贾之事还是由商贾行了去为妥,朝廷只消按章程做好监控足矣。”

  国营产业无论在哪个朝代,又或是哪个国家,无一例外,全都是贪腐的温床,说是吏治败坏的根源之所在也绝不为过,对此,赵文振自是比谁都清楚,当然了,这话么,自然是不能说得那么直接的,他也只能是隐晦地点到即止了事。

  “嗯,说得倒也有理,不过十年一招标之期限是否过长了些?”

  魏征可是有着七窍玲珑心之人,政务经验又不缺。哪怕赵文振并未将其中的关窍说得太明,他也自能听得个分明。

  “回魏大人的话,矿山国有,此乃铁律,唯有如此,方可确保不致有大规模的滥采滥挖之事发生,而公开招标之举措又可确保承包矿山者乃资金充裕之辈,杜绝幕后交易之可能,至于说到十年为期么,那是为了在预防承包者暴力滥采之同时,给予中标之商贾足够的利益,依下官看来。时限过短,则吸引力不足,时限若是过长,朝廷利益或将因物价逐步上涨而受损,皆不相宜。”

  煤炭的全面推广乃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仅只是百姓日用方面,也不仅仅可以引发冶金方面的变革,更是刺激初级工业化诞生的关键之所在,要想稳步推进,经营模式是否合理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而这,方才是赵文振这份折子里最为要紧之处——模式为先!

  “陛下。老臣以为赵大人所上的本章看起来似乎不错,然,究竟是否有必要,恐还须得详细论证后,方可知端倪。”

  长孙无忌一向看魏征不太顺眼,对赵文振也没太多的好感,此时见魏、赵二人在君前一唱一和,心下里可就不免有些不爽了。再一看太宗与房玄龄等大臣们似都已然意动,自是不愿让赵文振就这么遂意了去,这便从旁站了出来,一派老成持重状地进谏了一句道。

  “嗯,辅机所言甚是有理,此事就先摸个底也好,文振,卿以为如何啊?”

  到底不曾亲眼目睹过秦岭北坡的凋敝之惨况,太宗心下里对煤炭推广的必要性并无太过清晰的认识,加之出于对长孙无忌的宠信,太宗自是不会急着下个定论。

  “陛下圣明。”

  事关民生,必要的调查自然是不能少了去的。对此,赵文振自是不会有甚异议可言。

  “那好,此事便由爱卿牵头为之也罢。”

  太宗对赵文振还是颇为信重的,此时虽说不曾当场采纳了赵文振所上的本章。可将调查权交给赵文振一事无疑便是种安抚。

  “陛下,煤炭本章是微臣所上,于调查时,微臣自是须得避嫌为宜。且,微臣婚期在即,实恐误了正事,还请陛下明鉴则个。”

  太宗的好意,赵文振自是能体悟得到,问题是他却并不打算接受。

  “哦?哈哈……,朕倒是差点忘了,嗯,那调查一事就由尚书省派员主持好了,文振且从旁协助一二即可。”

  赵文振那腼腆的样子一出,太宗顿时便被逗得个哈哈大笑不止。

  “陛下圣明。”

  所谓的避嫌与婚期其实不过都只是借口罢了,赵文振之所以只提案而不揽实权,不过是在藏拙而已——别看他目下已是正四品上的朝廷大员,可实际上么,在朝中却是毫无丁点根基可言,上上本章没问题。真要想主事,指不定便会被太子一系给坑到了沟里头去,这等蠢事,以赵文振之精明,自然是不会去干的,再说了,有了上本之功在手,不管是何人去主持煤炭推广大局。都少不了他赵文振的首功,既如此,那又何必急着去揽权呢……

  房玄龄的办事效率自是不消说的强,这不,太宗旨意方才刚下,他便已在第一时间拟定好了调查计划——以工部侍郎刘德智为首,赵文振为辅,另抽调民部员外郎齐平、侍御史马周等各有司机构官员,组成了联合调查小组,对长安、洛阳、太原、扬州等各大城市的林木砍伐状况进行调研,并着令各地官府对所在区域内的煤矿进行初步的摸底调查。

  贞观年间的政务相对清明,执行力之强也绝对堪称是顶级,联合调查小组的行动力自然不差,很快,一场声势浩大的调研便即风风火火地开始了,有趣的是赵文振这个始作俑者却是就此沉寂了下去,除了在联合调查小组成立时露了个面之外,就没再见其有丝毫的动作,低调得就跟一隐形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