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79章“猛犸组合”的挡拆配合破坏力巨大(1 / 2)





  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td水屋中心球馆。

  “哐~”

  麦迪顶着皮尔斯的三分投篮打铁。

  “大梦”奥拉朱旺保护下防守篮板球,将球传给了马克。

  马克示意队友们到前场落下阵地。

  比赛已经进入到了第三节下半段时间,队友们昨晚刚打完对阵热火队的比赛,今晚又上场比赛,体能多少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绿军为了保持体力,减少了反击,减少了攻防回合。

  两队在主队半场落下阵地,马克佯装叫了“大梦”的挡拆配合,一个背转身,突破进三分线内,面对包夹,再次将球分到左侧底角的埃里克手中,后者这次从容调整身位,确定是三分线外,投篮出手!

  “嗖~”

  主队魔术队替补大前锋帕特·加里蒂回追过来,但已经为时已晚。

  “唰~”

  三分投篮命中。

  凯尔特人队73:71魔术队。

  埃里克在左右两个底角连续地投篮命中,再次帮助球队取得了领先优势。

  “干得漂亮埃里克!”

  马克和埃里克击掌。

  “大梦”虽然上场,但成为了客队进攻端的“幌子”,在魔术队“重点盯防”的情况下,马克竟然两次和大前锋联动,再次让魔术队的防守落空。

  今晚主队除了门面球员麦迪发挥出色,“队魂”博·奥特洛同样状态火热。

  在埃里克命中三分后,奥特洛在底角位置,还以颜色。

  但他也踩到了三分线,三分变两分。

  绿军73:73魔术。

  “哗~”

  现场球迷们的欢呼声,掌声和口哨声此起彼伏。

  看样子“队魂”今晚是拼了命也要拿下比赛的胜利。

  nba比赛中,经常会发生“踩到”三分线的“三分球”。

  这一方面是因为底角位置,空间非常狭小,而nba球员大多身材高大,鞋子的尺码也是非常大,在底角稍作一点点的调整,就有可能出界。

  于是为了避免向后的出界,而一分不得还倒贴失误,球员们宁愿向前稍微调整,这才出现底角踩三分线的投篮。

  尽管在1961年,美国诸多篮球联赛中(nba,aba和其它小型篮球联赛),三分线首次在职业联赛中被使用。但一直到了1979-1980赛季,nba才首次规定了“三分球”这一得分方式。

  这原本是为了让比赛变得更加紧张刺激,比赛的焦点从篮下,向外偏移。

  篮球这项运动,除了培养明星中锋,其他位置能够出现更多的球星,让篮球这项运动变得更加均衡。

  之后从1988-1989赛季,到1993-1994赛季,nba每个赛季的得分都在下降,球队的平均得分,从每场109.2分,一路下降到101.5分。

  nba为了让比赛更具观赏性,场均得分回到一个“合理的高位”,激励三分球的投射,在1994-1995赛季,nba缩短了三分线的距离(从23英尺9英寸,减少到22英尺)。

  但三分线距离缩短后,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

  虽然球员们个人数据飙升,但每场比赛的总分仍然在下降。

  之后nba从1997-1998赛季,将三分线又重新改回23英尺9英寸(这一距离一直保持不变)。

  在这个时期三分线的调整,弧顶和两个45度,对球员们的影响不会很大。

  可两个底角就不同了。

  也许就差那么一两英寸的距离,就差出了3分和2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