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76章 人口,才是争霸之本(2 / 2)

“将军,有了这红薯,将造福天下百姓,将军功德无量。”邱广明此时也吃了一口红薯,对着李子霄拍马屁道。

李子霄听后,只是笑了笑,他当真是这么好心吗?

答案是否定的,他要推广种植红薯和玉米,确实是为了养活更多的百姓,但也仅局限于他地盘上的百姓。

因为等到红薯推广开之后,他会限制红薯流出,特别是河南等地,绝不会让其落到李自成之手。

到时候,红薯将成为他的一道杀手锏,是对付李自成等乱军的杀手锏。

自始至终,李子霄对于李自成等乱军的忌惮,就远远超过大明朝廷,因为他知道这是一群饿狼,很快就会如同滚雪球一般壮大。

而红薯,就是李子霄为了对付饥荒,和乱军而准备的。

当然,邱广明这马屁确实也拍对了,红薯这玩意如果真的大面积种植,绝对能养活不少百姓。

这对于这些年来,几乎年年都闹饥荒,年年都有大批流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流民们来说,当真是天大的福音。

同时,站在邱广明的位置上,他看得更远,而且他相信李子霄此时拿出红薯这东西,所谋甚大。

要知道,这些年越来越乱,邱广明早就看出了大明的虚弱,内忧外患,外有强敌,内有乱军作乱,这是亡国之兆啊。

可以说已经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药丸了,或许将是一个改朝换代的时代了。

而在这样的乱世中,要想逐鹿中原,最重要的要有人,有枪,有地盘,这才有争霸天下的机会。

有枪,其实就是军队,有地盘,当然就是要有一块根据地了,这两方面李子霄此时看上去都具备了。

白龙军,此时人数虽少,但是北征一战已经可以看出它的潜力,只要地盘,自己的徐州现在不就是人家的地盘了嘛!

而更重要的是,还是人口,人口的多少,才是决定为了争霸天下的关键。

看看三国时期的操场,就凭着手下人口的优势,才得以一直压着蜀吴,最后司马家谋取天下,那也是在魏国雄厚的底子下完成的。

可以说,三国的结局一开始就决定了,最后获胜的一定是魏国,这是底蕴所决定的。

只是曹家后人没能再出一个曹操,以至于最后被人家做了嫁衣。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比的就是人口,人口多,就能拉起更多的队伍,赤壁之战,曹操号称的百万大军溃败。

可最后,曹操依旧能够轻松的东山再起,手下地盘基本上没怎么损失,凭的是什么,就是他地盘上人口多。

人口多,所以他经得起折腾,很快便可重新拉起一支队伍。

这要是换成东吴,赤壁之战如果败了,估计直接就亡国了。

哪怕是后世二战的热兵器时代,两次世界大战拼的同样是人口,只不过武器性能占得比例多了些而已。

想想后世天朝最为辉煌的一战,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当时最强美帝主导的联合国、军,其实还不是用人肉堆出来的。

人口,才是争霸之本啊!

为什么李子霄手下白龙军,此时一直被他限制的一万人,一方面是因为白龙军开销太大。

毕竟白龙军可不像那里乱军,只要给他们一口饭,他们就会为之卖命。

李子霄要给手下士卒发军饷,立功还有赏赐,阵亡还要抚恤,这些都是要钱的。

可以说,钱是限制白龙军扩大的主要原因。

同时,之前李子霄手下只有一县地盘,能拉出近万如此精锐的白龙军士卒,其实已经是很疯狂的了。

毕竟永城县一地,总不能所有青壮都去当兵,那谁去种地,开矿啊!

说白了,还是因为他手下人口少,要是人口多,税赋便多,钱就来了,同时兵员也就来了。

所以,李子霄此时准备推广种植红薯,第一目的是为了吸引人口,第二目的增进税赋,第三为了更好的兵源,最后才是为了制衡李自成等乱军。

要是人人都能有吃得,谁还会去参加乱军,去玩命啊,真以为造反是那么轻松的嘛,还不是要用命去填啊!

其实,这些道理所有人都明白,但明白是一回事,能解决又是另外一回事。

在明末这种多灾的年份里,人口多反而成了累赘,因为你要想养活更多的人口,就必须有足够多的粮食。

要人口,就得有粮食,可粮食去哪弄啊,是真没有啊。

天公不让人活,年年不下雨,地里的庄稼都干死了,地里不出粮食,谁能有办法,这是无解的难题。

可是,现在李子霄却解决了,这个困扰全大明人的难题,答案就是这种红薯。

此时,邱广明越发觉得之前投效李子霄,这个决定做对了。

甚至,邱广明急不可耐的,想在徐州推广种植红薯了,但是当他一想到一件事,脸上的笑意便消失了。

“将军,这红薯是好东西,但就凭有人不知道,如果贸然让徐州百姓放弃以往的小麦,粟米,去种植红薯,他们多半不会答应的。”

邱广明担忧的对李子霄说道。

“哼,答不答应可就不是他们说了算的。”听完邱广明的话后,李子霄冷哼一声说道。

当然,李子霄听明白了邱广明话中的意思,邱广明担心的,其实不是那些农民,而是掌控徐州绝大部分土地的地主乡绅们。

如果这些家伙不答应,推广种植红薯根本就是个笑话。

此时,大明立国两百多年,这漫长的时间了,各地土地兼并早已经非常严重。

肥沃的土地绝大部分,都掌控在地主大户手里,而少部分贫瘠的土地,才是分布在农民手中。

像此时的徐州,整个州府登记在册的耕地,大约在一万两千亩左右,其中近七成都是掌控在当地的地主老财手里。

如此一来,徐州大部分农民,都是没有土地的,他们只能为地主老财做佃户,承受着高达五六成的苛刻田租。

而掌控了徐州绝大部分土地的地主乡绅,要是他们不答应推广种植红薯,那么红薯还真难以推广开来。

这也是邱广明最担心的,但此时他一听李子霄杀气腾腾的口气,直接把他吓了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