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96章 初次交锋(2 / 2)


李子霄知道,刚才鞑子还将他们当成普通明军对待,还以为白龙军鸟铳手么手里的新式鸟铳,是以前明军使得破烂货呢!

白龙军新式鸟铳不管在射程,威力都要超明军的鸟铳。

再加上优化的弹药填装,以及士卒的三段击,这一件件细节的改变,就是白龙军取胜的关键。

突然,李子霄发现前面又出现了一股股尘烟,一队队的鞑子兵正向己方开来。

他们步骑交加,军容严整,李子霄仔细打量后,刚初步估计,人数怕有两千五百人以上。

前面的周大柱此时骂骂咧咧的,骂道:“他娘的,这些鞑子就这么点人,就能一路畅通无阻的南下?

京城那十几万官兵都是吃干饭的吗?今天让咱们碰上了,让这些关外野猪皮们,见识一下咱们白龙军的厉害。”

李子霄冷森然道:“没什么奇怪的,鞑子向来猖獗,否则就不会以区区一万人就在河北之地肆虐。

南下的这些鞑子是在打南直隶和山东的主意,也怪大明边军无能,让那些鞑子来去自如,如若无人之地。”

李子霄现在对那些大明边军的战力,已经是极度的鄙视了。

此时的鞑子和大明,就像一个是初升骄阳,一个是昏沉暮日,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只不过鞑子不知道的是,此时大明内同样有一个骄阳在冉冉升起,双方的第一次碰撞到来了。

就在俩人说话间,鞑子兵陆续开了过来,在鞑子兵大军前面一队队的骑兵哨探,他们呼啸而来。

只是不断的绕着李子霄的车阵周围,一边还不断的用满洲语,冲着白龙军这边怪叫着,但却并未冲上来。

很快,鞑子兵大部滚滚而来,旌旗红蓝一片,慢慢的集中在原先那队鞑子兵的地方。

看到鞑子兵达两千人以上,双方兵力几乎持平,李子霄周边的一些军士将官都出了粗重的喘气声。

虽然白龙军众将士们,皆有心里准备,要和鞑子一较高下,而且刚才也歼灭了一百鞑子兵。

但此刻鞑子兵大兵压,凭借着鞑子兵昔日打出来的赫赫威名,对他们来说还是有着一丝不小的压力。

依照李子霄之前对鞑子八旗的了解,他们除了上三旗外,每旗原则上应该包含二十五个牛录,每个牛录有三百人,共计七千五百人。

但是实际上,每旗的牛录数量都是不一样的、都不是固定的、都是随时可以按照皇帝个人的爱好,而不断变更的。

如努尔哈赤在位时期的八旗牛录数量,大致是这样分布的:正黄旗四十五个牛录,镶蓝旗三十三个牛录,镶红旗二十六个牛录,正红旗二十五个牛录,正白旗二十五个牛录,镶黄旗二十一个牛录,正蓝旗二十个牛录,镶白旗一个牛录。

每五个牛录由一个甲喇章京统领,战时甲喇行则一路止则一处,战则攻一处,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此时对面的鞑子军步骑肃然列阵,全军上下散发着一股摄人之气。

虽然他们已经看到了前方,被明军击毙的一百骑兵的尸体,但他们的军纪仍是森严齐整,所有军士只是静静而立,整个军阵没有一丝的喧哗。

在鞑子兵的军阵中,是一片红蓝相间的颜色,在鞑子军大军的正前方,肃立着一杆大旗,上面正是一杆红蓝相间,中间无蟒的旗帜。

在这杆大旗下的鞑子兵将领,正是镶蓝旗的一个甲喇,扎别克。

扎别克尽起麾下一千多兵马,要来主动进攻这支胆敢侵犯他们大清军队威严的明军。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杀鸡给猴看,他要让北直隶以及山东境内的大明官吏和士卒们都知道,他们大清的军队是天下无敌的。

此前他也在心中暗地里下了决心,他要把这支明军全部消灭掉,即便是他们主动投降也绝不接受。

他要让所有明军都知道,胆敢冒犯他们大清军威严的下场。

但是,当他来到明军阵前的时候,让他惊讶的却是,先前派出的阿连哈率领的牛录,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损失了一百人。

其实,包括整整二十六个镶蓝旗的旗丁,这可是镶蓝旗征战多年的精锐啊,就这么没有了。

要知道,鞑子军前几次入关劫掠,每次都损失极小,却收获巨大。

一次入关劫掠下来,整个鞑子军,顶多损失千八百人,其中真正的八旗子弟甚至也就百八十人而已。

而他们每次入关,却能劫掠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人口,金银财物无数,牛羊牲畜无数,削弱敌人,壮大自己。

正是因为如此,鞑子们才能在关外坚持下来。

否则以他们那落后的生产技术,缺盐缺铁,连兵器都不会打造,正是他们从关内掠夺了大量汉人工匠人口,才让他们的生产技术得到提升。

现在这一战,还是他们入关和遇到明军打的第一仗,竟然一上来就损失百人,而敌人却毫发无损,这让扎别克在心痛之余,也勃然大怒。

阿连哈此时就跪在扎别克的面前,把脸贴在地上,头也不敢抬,身子在微微颤抖。

他跟随扎别克多年,深知这位甲喇章京有多么的凶残,自己此次损失这么大,即便是死罪可免,活罪也难逃啊!

扎别克的脸上神色,不断的变化,显示着他此时的心情,是如何的激烈。

此时的鞑子兵已经自动合成了一个大阵,每个牛录又单独列成一个小阵,战兵在前,辅兵在后,扎别克率领的五个牛录,共计一千四百八十余人。

剩余的一千六百多人马,则是来自蒙古八旗,或是汉旗(此时还未设立汉八旗)的人马。

五个牛录中,每个牛录皆有大旗两杆,掌旗亲军二人录身旁,又有咯把什兵二人,他们就是后世满清的前锋营军士。

这些士卒一个个盔上飞翎,身后有飞虎背旗一杆,身着明盔明甲。

此外又有白摆牙喇兵十七人,也就是一个牛录正常能选出的最为精锐的十七个人。

他们号称满清的精锐白甲兵,后世满清的护军,他们一色的明甲,盔上是高高的红缨,背上有蓝炎边旗一杆。

这十七个白甲兵,由一个满洲人称之为库古的头目统领,明甲红缨,背上插着斜尖的本色旗。

在鞑子兵中,他们一个牛录有三百兵,三人中有一人披甲为战兵。

其中分为步甲马甲,余者是辅兵,他们还细分为有马的跟役与无甲的徒步跟役。

在这五个牛录中,除了每个牛录的亲兵喀把什兵与白甲兵外,每牛录下还有马甲兵四十人。

马甲兵明盔暗甲,箭五十只,弓刀各一,由两名称为分得拨什库的鞑子军官统领。

又有步甲兵五十人,由两名步兵拨什库带领,拨什库皆是盔上黑缨,背上都有方二尺的背旗一杆。

不论马甲步甲,每数人或十人皆设什长一人,鞑子称之为专达的小头目。

在扎别克这个甲喇的鞑子兵中,共有披甲战兵五百多人,余下的皆是跟役与辅兵。

他们身上未着甲,或是仅着内中没有铁叶的棉甲,除此之外,每个牛录中,还有铁匠鞍匠十数人到数十人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