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第49节(1 / 2)





  不过资料还是太少,仅仅凭借这几本书和乡人口中之言,他对这个世界了解的还是太少。

  如果能够接触到朝廷历年的政令和报告就好了,那里才是了解一个国家大概情况的最佳途径。

  想到这里,王玥伸手从枕头下拿出一个银白色的保险盒。

  保险盒只有巴掌大,全身由一整块合金打制,没有半点缝隙,唯一的开口处是一个密码盘,只有输入对的密码才能打开。

  王玥前世的时候接触过这种保险盒,这种保险盒基本上都是定制的,价格不菲,但质量却对得起这个价格。

  外形坚固到刀剑都很难在外表留下痕迹,即便用一些化学物质或者暴力手段都很难造成伤害。

  而且一旦密码输入错误超过一定次数,里面的东西便会自动毁灭。

  因此这种保险盒很值得信赖,想要藏东西时这是最好的选择。王玥前世的时候就定制过,所以他了解这小东西的威力,哪怕心里对这里面的东西十分好奇,他也没想过自己能打开盒子。

  因此不过略略把玩一会儿,他便又将盒子塞到枕头下了。

  如果将这个盒子到萧炎他儿子那里,也就是现在的太上皇手中,那么自己以此为借口借阅宫中密藏的书籍,不知道他会不会同意。

  应该会的吧,毕竟比起这保险盒里的秘密,宫中藏书又不是不对外开放。

  希望到时候能有更多的发现,他才能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否则对这个世界半知半解,他迟早要闹出笑话的。

  作者有话要说:  晚上没事,炒了一大锅花生,先挖一大盆河沙,在锅里炒热,再把火撤了,把花生倒锅里翻炒。花生很容易炒焦,而且炒焦的花生特别难吃,拿河沙炒花生就不用担心一不注意火大了把花生炒焦,而且炒出来的花生特别香,好吃到停不下来!!

  第89章 乡试报名

  因为太上皇六十大寿的缘故,京城百姓看了一场大热闹,那些高高在上的王爷们、封疆大吏们集聚的京城,不时的出现在大街上,引人围观。

  来着各地的奇珍异宝在百姓的口中传说,还有有名的戏班子、杂耍班子,也都来到了京城,甚至在大街上免费公演,还有内务府制出的各种宫灯悬挂在大街小巷,比起元宵节来还要种类繁多。

  不过这场热闹虽然盛大,却也短暂,不过短短几天,过了太上皇六十大寿的正日子,人就慢慢的散了,京城继热闹之后便又归于沉寂。

  不过很快,关于太上皇六十大寿的讨论,就被新的事件取代了,关于内阁的话题席卷了大江南北,得到了文人们的欢呼雀跃。

  其后又有军队改革,废除闭关锁国的政策,关于工商业的改革不断的推出,因着内阁之事的提出,原本对皇帝的政策有所质疑的文官们也都默默的闭上了嘴巴,这场改革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大概是因为之前走过一遍,这回并没有油什么弯路,也没有让那些反对的文官们找到缝隙可以钻,所以进行的很顺利。

  不过几年,就已经有了原先的风光。

  不过这些与王玥却没什么关系,唯一有关系的大约也只是他那幅画在太上皇的寿辰上受到了关注。

  原本这幅画并非出自名家之手,虽然风格奇特,倒也不至于让那些达官贵族们从热闹的宴会上分出注意力来,奈何太上皇和皇帝都喜欢,这些达官贵族们自然也就跟风。

  据说,这幅画的作者是先皇后母家的一位子侄为太子引荐,而且据说他在画这幅画时,并未亲眼见过太上皇。

  外人们听到这个消息,更觉赞叹,只单这一条便可引为奇人异事了。

  寿辰过后,便有不少人请先皇后母家的子弟引见,不过这位自称逍遥子的先生并未露面,只偶尔通过先皇后的那位子侄替人画几幅画,如此行事反倒叫那些人觉得他不爱名利,有隐士之风,又有几位书画名家出言赞叹,他的名声就更加响亮了。

  不过好在王玥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外人并不知道他一个小孩子便是了外头人人称赞的书画大师。

  能够去请求先皇后母家的人出动的都不是普通人,因此他们出手十分大方,又有太子请人在前,这些人也不敢随意贬低他的画,因此这几幅画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借由这些钱,王玥紧跟着朝廷的政策,除了应父母的要求挪出一部分买了几十亩地外,余者皆拿来办厂,虽然只是个小小的纺织厂,但顺着朝廷改革的东风,也赚了不少的钱。

  王玥曾经试着在贾母和王熙凤等人面前提了提办厂之事,不过最后也只是不了了之,他便知道贾家的事情无可更改,而他自己也没有能力能够绝对抗那一僧一道的能力,因此只得罢了,只想着等贾家败落之后,他再出手帮扶,也算是了了他们之间的恩情。

  太上皇寿辰之后,顺天府府衙总算腾出人手来管他们这些新秀才了,王玥等成绩优秀的几人被荐入国子监中读书,余者要么如县学,要么自己请老师在家读书,再要不去考附近的私学,因此原先的同窗还有同年的考生们也渐渐分道扬镳。

  好在君博文和周润新都在国子监入学的名单上,三人虽然并未分在一班,但是因为是同一年入学,书房挨在一起,宿舍也都靠的很近,关系越发亲密。

  而原先请王玥作画的那位黄家小公子也如他说的那般入了国子监读书,两人正好分在一班,宿舍也在同一间,几年相处下来,志趣相合,比之君博文和周润新又亲密了一层,两人孟不离焦,焦不离孟,认识他们的都知道两人亲若兄弟。

  黄家小公子自称名叫黄惠,乃是先皇后家中的旁枝亲戚,按照辈分来算该叫先皇后一声姑姑,王玥的那幅画便是他推荐给太子的,而之后请王玥作画的名单也是由他接手,一一挑选。

  其实王玥知道他这个对外的身份只怕是假的,甚至王玥怀疑他可能就是那位向太上皇献画的太子,毕竟据他所知,皇室有规矩,凡是皇家子弟并不在皇家学院读书,而是前往民间的学校上学,要么是国子监,要么是各地有名的私学,黄惠或许就是那位太子微服出访的化名。

  只不过既然他不提,王玥自然也不会问,他对这位同窗舍友如对待平常人一般,并无任何特殊态度。

  这也难怪,毕竟王玥可是连他的太爷爷,齐朝的开国皇帝都见过了,自然也就不觉得这位所谓的太子有什么特殊的了。

  王玥年纪虽小,但天生记忆力好,又能够举一反三,是实实在在学霸型的人物,深受老师们的喜爱,而他本人处事外圆内方,对着权贵子弟不卑不亢,并无任何讨好之举,而他身后又有贾王两家作为靠山,身边又有好友相伴,这国子监求学之旅倒也顺顺当当。

  一眨眼间,便又到了元平六年,至元平初年进行的改革,如今已经有了六个年头,而王玥也入国子监读书六年,今年恰好十四岁,又逢乡试之年,国子监的老师说他火候已到,可下场一试,而他也自觉有这个水平可以去试一试,因此今日国子监中的老师说乡试开始报名,他便去报了自己的名字。

  “子佩,德音,你们两个今年准备下场吗?”

  君博文和周润新两人早已经行了加冠之礼,家中长辈为他们取了字,如今王玥见了他们,便以字称之。

  “已经报了名,你呢?我刚刚在里头见了你的名字,想来你也是今年下场了,” 君博文笑着道,“那咱们正好又是同年了。”

  周润新也笑,“三年前我下场,可惜没考出什么好名头来,今年正好,我们三人又同一场,这才叫有缘呢。”

  说着周润新转头问黄惠道:“如意,以你的才学若是下场肯定也能考个名次,你当真不去吗?”

  如意是黄惠的小名,国子监中的同学不熟悉的直接称呼全名,熟悉的便唤字,只不过王玥和黄惠两人年纪还小,并未取字,便不好称呼。

  有一次黄惠无意说话带出来说他小名叫如意,大家便都唤他如意了,至于王玥,他小名板儿不太好听,大家生怕叫他小名他脸上挂不住,后来听说他在家中排行第五,家中的兄长唤他小五,因此大家也就跟着叫小五了。

  黄惠摇摇头,道:“我家中还有些产业,家里准备叫我继承家业,怕是不能去考试了。”

  君博文和周润新两人与王玥关系很好,跟黄惠接触比较多,知道他家中富豪,虽听他的话里说是商人之家,却也猜到他家并非普通商人,兼之近几年改革,商人地位提升不少,再者黄惠人品好,人才一流,值得交往,两人并没有露出鄙薄之色,只是难免有些替他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