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此花无日不春风第1节(1 / 2)





  本书由 __sa. 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此花无日不春风》

  作者:冷涧滨

  文案:

  [通俗版]番邦为质二十年,一朝还朝,祝斗南誓遇神杀神遇鬼杀鬼,偏遇到鬼见愁神见抖的越七姑奶奶。

  越季:“受伤没?没。好一张得天独厚伪君子皮,千镞万箭都射不透。”

  祝斗南:“你可放心去死。我若为帝,定追封你为后。恩许你先给自己取个谥号。”

  [文艺版]初见他是出山清流,孤标独步;再见不过入世浊河,抗尘走俗;只窥他性若浅溪,浮桃飘絮;却不测情似深海,不涸不渝。初见她在仙家阑槛,长占春光;再见也有默默心事,叶里深藏;既知她绿刺扎手,傲枝莫折;便不妨心酌花意,永护篱旁。

  1v1,he(狗血扑朔,请坚信,男主不渣,渣不男主!)。一点夺嫡、一点宫斗、一点江湖。架空背景,仿明制,国号为晖,国姓为祝。求收藏。

  内容标签:欢喜冤家 天作之合

  主角:越季,非祝斗南 ┃ 配角:祝斗南、祝北觐、越三千等 ┃ 其它:

  ==================

  第1章 序

  建业二十年,秋,宣化。

  建业帝祝寰瀛正面临此生最残酷的一个选择。

  面前两个金玉锦绣般的少年是他的两个嫡子。如大多帝王一般,建业帝重嫡轻庶,如果眼下还有第三子,他也不会这样艰难。

  可上天不肯成全偏宠,只能在这两个最钟爱的之间选择一个,交给围城之外穷凶极恶的鞑靼军为质,以解眼前困境。

  建业帝的眼睛慢慢落在皇长子祝尧龄的身上。那清秀得略显孱弱的十七岁少年微低了头。

  若说两子之中尚有偏爱,建业帝的私心略略倾向幺儿。何况,身为长子,就当扶危持颠,危难关头,不该首当其冲,襄父护弟么?

  有那么一瞬,建业帝的嘴唇颤着,就要脱口而出了。

  祝尧龄突然咳嗽起来,一声比一声剧烈。他身后的宫女一手不疾不徐地抚顺他背,一手替他擦拭着嘴角。咳嗽声堵在手帕中,越发凄惨,他苍白的脸上显出两朵不正常的病红。

  建业帝几乎是惊醒了过来,祝尧龄还在病中。这个孩子自幼体弱多病,所以才取名尧龄,希望他平安康泰,得享尧龄。这次随驾出巡,不禁坝上北风,染了寒疾。这样一副身子骨,又如何能耐住今后不知多少日日夜夜的凛冽朔风?更何况,皇长子是已故先皇后所生,五岁失祜。将一个没亲娘的孩子投畀豺虎,后日,朝野中会有多少的流言物议,后世,史官们会有多少的口诛笔伐?

  建业帝终将眼睛移向三皇子祝尧禅,正对上他澄粲如星,少年无畏的一对眸子。这个孩子,上月才刚满十四,是现皇后方氏所生。位列开国四公之一的九原公方门名媛,当年如一枝独秀般绽放在尚为太子的建业帝眼中,霎时百花失色。一见钟情,却相见恨晚,彼时太子已有正妃,方小姐却甘愿居侧,几十年相濡以沫,终于修得正果,却只有尧禅这一个独子,如何舍得?况且,尧禅聪慧俊秀,文武双全,年纪虽小却隐隐闪烁帝王之辉,为诸子之翘楚。建业帝向来对他期以重望,这也是为什么迟迟未将嫡长子尧龄立为储君的原因。

  立储不急一时,可选质却迫在眉睫了。

  建业帝的眼睛在两个儿子身上沉痛地挪动,眼角一夕生纹。周围的大臣们死气沉沉,唯有外面长风吹过墙垛的声声呜咽。

  “退下。”建业帝挥了挥手。

  潇湘公吴誉率先转身出门,紧接着,大臣们一个跟一个地默默走出门去。

  屋内只剩父子三人,还有一个,祝尧龄身边的宫女。此女吴氏,出自位列开国四公之一的潇湘公吴门,身份本极高贵,但因立储之事未定,祝尧龄身体又不好,建业帝便没急着为他开府娶亲,所以吴淑琴也便没有正式名分,仍只是宫女。

  这个宫女却着实不寻常。她自幼便被选入宫中,随侍先皇后,因端庄持重深得喜爱。先皇后弥留之际,将她赐给五岁的尧龄。体弱之人往往有些乖戾性情,说也奇怪,祝尧龄自幼跟谁也不亲近,只有对这个年长六岁的女人,有一种如妻如姐的依恋与信任,十几年如一日。

  吴淑琴没有随众人退出,而是侧侍在看似摇摇欲倒的祝尧龄身边搀扶,建业帝过往见惯了这样的情景,只是扫过她一眼,并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建业帝声音沉沉的:“敌军围城,我父子囿于城内,如燕巢幕上,谁愿临危受命,谁就……”他顿了一顿,长叹道,“挺身而出吧。”

  静极了,唯尧龄稍显粗重的虚浮病喘和尧禅血气炽盛的有力呼吸。

  都是越来越急,呼之欲出了。

  两个儿子,一个爱,一个怜,一个慧,一个贤,让他如何选择,让他如何忍心?建业帝转过身去,合上了双眼。

  待到建业帝慢慢转回身来,心猛地一揪,眼眶呼地热了:

  “三郎……”

  祝尧禅昂首站在前面,祝尧龄却原地未动,身子有些萎缩地倾向吴淑琴,面露愧色。

  “你名中有个禅字,命中便注定要让么?”

  建业帝并没有把这句话说出口。

  “都进来!”建业帝终于咬紧牙关。

  以吴誉为首,众臣重又垂着头入内。

  “朕已有决议,选三皇子祝尧禅……”

  “陛下!”